王氏陰陽怪氣地繼續說:“哼,當初還不是相中咱家老三能掙錢,眼下還拿咱家的錢孝敬孃家,三弟妹你可得一碗水端平啊,別只顧着孃家。”
又上前看了看楊柳的籃子,伸手就要搶,“這是雞蛋?正好拿進來孝敬娘吧。”
楊柳躲開王氏的手,心裏不由得怒罵原主,怎麼這麼包子呢?不,是欺軟怕硬。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對王氏說道,“二嫂說的是,我也覺得不能厚此薄彼。這樣吧,給我孃家送的東西明兒早上我就再送一份來。”
說完就拉着三個孩子走了,王氏在院子裏一臉得意,“爹孃,往後就得這麼對她,她才知道孝敬公公婆婆。”
池魚一臉不解地問楊柳,“娘,也要給爺爺奶奶送餅麼?”
幾個孩子跟張家都不親近,孩子和小狗是一樣的,誰對他好,他就和誰親。
楊柳笑着回答池魚:“對啊,我們要孝順爺爺奶奶。”
心裏卻冷笑,我的東西是那麼好拿的麼?
回到自己家之後,楊柳把葡萄苗栽到了前面的院子裏,位置正好靠着菜園子。
幻想着葡萄爬滿架,他們娘四個在葡萄架下納涼的場景。
又把櫻桃樹和李子樹在後院栽好,等到養雞養豬了,就有肥料了。
晚間睡覺的時候,三個孩子都想聽故事,楊柳索性把池魚和故淵的被子也拿到了東屋,娘四個睡在一起。
《西遊記》的故事剛講到孫悟空去東海,三個孩子就傳出了均勻的呼吸聲。
轉天一大早,楊柳就起來和面,又去地裏割了一盆韭菜。
雞蛋加了點水,炒成嫩嫩的雞蛋碎,韭菜也切好了。
用燙面的方法和了面,包了二十多個韭菜雞蛋盒子。
又拿出一個小籃子,鋪上屜布,裝了十個韭菜盒子進去。
簡單給自己梳了一個婦人的髮髻,就出門奔着張家老宅子去了。
路上也有人和她打招呼,鄉里鄉親的雖說看不慣,可大面上還是能過得去的。
“大有家的,這一大早是去哪啊?”
“劉嬸子啊,我給我婆婆送點韭菜盒子去。”這劉婆子是她家的鄰居,河西村有名的大嘴巴。
果然,楊柳還沒到張家老宅,這事在村東頭就傳遍了。
楊柳到張家老宅子的時候,黃氏正在做早飯。
王氏在窗戶下面縫衣裳,一看楊柳進來,眼睛一亮,真送東西來了?
“三弟妹這是拿什麼來了?”王氏上前就要扒拉楊柳手裏挎着的小竹筐。
楊柳一閃身避開了,把東西直接送進廚房,交到了黃氏的手裏。
又出來對院子裏的婆婆劉氏說道:“娘,三個娃還小,娘是不是給抓三個下蛋的雞?我孃家也給抓了三只,又給我孵了一窩小雞娃,來年就能下蛋了。”
劉氏和王氏這對婆媳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楊柳。
老三媳婦轉性子了?
從前她可不計較這些。
不,以前她可不敢計較這些。
別說不敢從張家老宅要東西,就是她孃家給的東西,還得送點過來呢。
劉氏怒罵:“我就說你肚子裏沒有好餅,嫁給老三就是貪圖我們家的錢財。
現在不光要錢,連雞你都惦記上了,沒羞沒臊的小蹄子,我真是給你臉了。”
楊柳看着劉氏口水滿天飛,不得不佩服跟她一起生活的兩個兒媳婦,也慶幸張大有蓋了房子。
要是一個大雷,她穿越到了張家老宅子,估計現在她跟劉氏已經有一個人出殯了。
大概率是劉氏,她對自己的戰鬥力還是有自信的。
“娘,您這話說的,我替您養了三個孫兒,如今就要三只雞給娃吃雞蛋,您就受不住了?那張大有賺的錢,理應養活自己的孩子吧?要不要咱們算算,他這些年一共賺了多少,娃跟你們一起平分。”
楊柳心裏還覺得好笑,真是越活越回去了,如今竟在這和人家爭搶家產了。
可不爭不行啊,一來得生存,二來她實在看不慣這些人的嘴臉。
最好是雙方直接鬧得不歡而散,以後老死不相往來。
特工出身的楊柳,一向頭腦冷靜,能動手儘量不吵。眼下,倒是把嘴皮子練出來了。
劉氏氣的胸膛起伏,王氏往前一站:“弟妹總得說出個道理吧,怎麼就非得從我們這拿雞呢?”
楊柳笑了笑,大聲說道:“這不是二嫂子昨天說的麼?說讓我一碗水端平。昨天我給我爹孃送了幾個餅子,我娘就給我三只母雞,還裝了些雞蛋。
我今天這不是也給你們送了韭菜盒子,還放了雞蛋呢,一碗水端平的話,你們也得給我拿三只下蛋的雞啊。”
王氏聽着楊柳毫不停頓的回懟,也接不上話了。
大門外已經有人開始怯怯私語了。
“真是小氣,連個雞蛋都不捨得給親孫子。”
“她偏心啊,家業啥的不得給老四留着。”
“可憐大有啊,掙那麼些錢,到頭來自己娃受苦了。”
大嫂黃氏聽見外面的爭執,三兩下把早飯下鍋,也走了出來。
“娘,三個孩子也確實需要雞蛋,咱們家雞有十多只能下蛋的,就給三弟妹拿上三只吧。”黃氏弱弱地勸道,只是說話明顯沒什麼底氣。
“你個敗家玩意,三只雞不是錢?你好有錢啊?下不出蛋的女人,還不如家裏的母雞呢。”劉氏又開始口水滿天飛。
黃氏低着頭沒再說話,只要她不生出兒子,在老張家就沒好日子過。
當初她還曾經提出把孩子都接到家裏,和楊家的婚約解除了就是了。
可公公婆婆不想經管那三個孩子,楊家又怕楊柳名聲不好再找,就這麼讓人進門了。
“娘也太偏心了,我做兒媳婦的也孝敬娘,做了餅子還給娘送一份。娘就這麼不待見我們娘四個,我也沒活路了,帶着他們兄妹跳小遼河去算了。”
楊柳低着頭,做出委屈的模樣,其實已經快憋不住笑了。
張長山和兩個兒子從地裏回來,就看見自家院子外面圍了不少人。
衆人一看張長山回來了,還自覺地讓出一條道。
“這是鬧什麼呢?讓鄉里鄉親看笑話。”張長山把鋤頭往地上一扔,去井邊洗手洗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