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戶人家,都會給自己千疼萬寵的小公子訓練護衛。
護衛從小跟着小公子一起長大,才會更加忠心可靠。
只要人數不超二十人,並不爲過。
謝翊沒有猶豫,很乾脆地答應下來,“好。”
他略一遲疑,還是將心中疑問問了出來,“在下有些擔心,京城那邊,可能不會善罷甘休。他如今,畢竟坐在那個位置上。若有心爲難的話,會很麻煩。”
不管是紀嬰,還是廖家,眼下週禹沒有下旨發難,一是廖家沒有讓他抓住把柄,二是他如今皇位不穩,還不想徹底撕破臉。
若是當真將他逼急了,最後吃虧的,還是廖家。
廖華裳輕笑一聲道:“侯爺所慮,不是沒有道理。這件事,妾身會跟父親商量。”
謝翊知廖家父女對此心中有數,便也不再多言。
沒幾日,謝翊便搬去了演武場那邊。
之前方煒挑選的那些孤兒,連同五兒一起,交給謝翊來指點訓練。
芒種過後,天氣一天天熱了起來。
整個燕州府除了官田,連同新墾出的許多零零碎碎的山嶺地,全都種上了從廖家店鋪領來的甘薯苗。
甘薯苗見風就長,不到半月的工夫,秧苗就開始拖蔓,細細長長的搭在田壟上。
地裏的冬麥已經成熟,黃色的麥浪底下,種下的玉米也發出了嫩嫩的小芽兒。
這個時候,算是麥收之前,難得的清閒。
可對於京城的新帝周禹來說,卻委實高興不起來。
單是廢太子的叛軍,已經讓他一個頭兩個大。北關消息一來,他興沖沖展開信,迎面卻給了他當頭一棒:
影五送回消息,刺殺行動失敗。
廖家在北關開設粥棚、興辦義學、推廣新糧種植,不止受到當地百姓百般擁戴,就連各府官對其也是極盡推崇。
影衛不敢擅自作主,已經撤出烏索,正在陶縣等待皇上旨意。
前些時日周禹剛剛接到戰報,南面廢太子的叛軍連佔兩個州城,勢如破竹。
北面俀州、同州一帶又在鬧匪患。
北關四省暫時安穩,燕王年紀還小,對他也構不成威脅。
只有廖家!
周禹用力握拳,狠狠砸在御案上。對廖家這根攪屎棍,他心裏恨得牙癢,恨不得立刻派兵過去,殺他個乾乾淨淨!
但是現在當務之急,還是得以鎮壓廢太子的叛軍爲重。
只要廖家不過分,眼下,他也不是不能放他們一馬。
殿門外有太監捧着一封奏摺,快速走了進來。
太監總管齊祿連忙接過奏摺,雙手奉至御案上,“陛下,此是河西燕州知府萬鐸呈遞的奏疏。”
周禹接過,展開。
上面寫着燕州府各州縣官兵聯合,於褚羯山剿匪二百餘人,除匪首馮勝逃脫,其餘山匪全部伏誅。
另,有山匪藏於陶縣,被當地百姓監舉揭發。陶縣官兵聯合羯羚關守將,共殲滅山匪五十餘人,無一人逃脫……
陶縣?
五十餘人?
無一人逃脫?!
周禹捧着奏摺的手都在簌簌發抖,一張臉漲成了豬肝色,額頭青筋突突直跳,恨不得將眼前的奏摺連同御案一起掀飛出去。
他派出去的暗衛,被紀嬰和劉秉這兩個蠢貨,當成山匪給團團圍困,殺了個乾淨!
周禹咬着牙繼續往下看。
廖魁與其女廖氏華裳,在燕州府推廣種植新糧,若能成功,將會有助於解決北關缺糧問題。
併爲其邀功請賞?
周禹氣極而笑,“邀功請賞?糧食種出來了嗎,就急惶惶來請賞?當朕看不出來他們早就已經狼狽爲間、沆瀣一氣?”
“剿匪?什麼匪會住在縣城中?紀嬰那個蠢貨不懂,他劉秉眼睛也瞎了嗎?!”
嘩啦啦一聲亂響,御案上的奏摺、鎮紙、筆架和硯臺全被掃到了地上。
殿中侍立的宮女太監瞬間跪了一地。
坐在旁邊議事的幾位大臣也跟着跪了下去,連聲呼道:“陛下息怒。”
周禹發熱的大腦瞬間冷靜下來:父皇那個老東西,臨死之前將他的親信大臣,隨便找了個理由,連殺帶貶弄走了一大半。
就連傅恪的門生故交,也遭了池魚之災。
父皇又在朝堂上,突然下旨立老三那個廢物爲太子,着實將他打了個措手不及。
如今朝堂上,有他的人,有中立派,也有廢太子的人。
朝堂之上幾派人明爭暗鬥,互相傾軋排擠,鬧得不可開交,以至政令時常不通。
朝野之間又戰亂四起。
搞得他焦頭爛額。
直到他一怒之下砍了幾個大臣,這種狀況才稍顯改善。
![]() |
爲了能夠坐穩皇位,他現在需要做的,不是打擊異己,而是籠絡人心。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所以,他派刺客去北關的事,不能被人知道。
不就是請賞嗎?
賞!
大賞特賞!
並且昭告天下!
周禹用力咬着牙,神情扭曲且猙獰,一字一句喝道:“來人,擬旨!”
烏索縣。
廖華裳在開墾的田地旁邊劃了一大片地,準備建一片豬圈。
此處距離北縣百姓住處較遠,正好是一片低窪區。整片地勢略低,豬圈的味道影響不到周邊的住戶。
豬圈南面有一處溝壑,用來沖洗豬圈和漚肥。只等來年,漚好的肥便可就近運到田裏。
她的豬舍是比照着空間的樣式,先畫好了圖樣,又找了文老先生商量了可行性,修修改改,最終確定先修建三十間豬舍。
豬舍東面建一大型屠宰場,同樣採取了空間屠宰場的樣式結構。甚至在屠宰場一側,還規劃了一個冰窖,用來儲存屠宰好的豬肉。
緊臨着屠宰場,是一片新栽出的果園。
果園周圍也要蓋圍牆,到時可以在果園裏放養雞鴨。
隨着戰事不斷向北蔓延,到北關的流民越來越多。
不少流民慕名而來,受僱於廖家,在廖家養豬場和果園做事。
人手足夠,建豬舍的速度也快了許多。
朝廷宣旨的信使歷時兩月,總算抵達了烏索。
問了無數的人,在山間小路艱難行走大半日,才終於找到廖家養豬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