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4章 臨北道的祕密

發佈時間: 2025-04-17 10:07:01
A+ A- 關燈 聽書

掌櫃笑道:“這個是我一個同鄉送的。說是長勢甚好,放在外面看着喜慶。”

他大方相讓,“姑娘喜歡,儘可摘着吃。只是姑娘果真認識?可千萬別吃壞了肚子。”

秦姝眼睛微微一轉,道:“掌櫃,不如我說,你做,就用這個果子,做一鍋澆頭如何?”

掌櫃有些遲疑。

秦姝笑道:“掌櫃放心,若出任何問題,小女子定賠償掌櫃一切損失。”

掌櫃連忙擺擺手。

還在依言摘了幾個西紅柿,洗淨切塊。

又在乾淨的鍋裏放了熱油,加入西紅柿稍加煸炒,加水。

等水開,將三只雞蛋打勻,慢慢澆到西紅柿湯中。

最後放鹽和芫荽。

這鍋西紅柿湯,一共澆了十來碗湯面。

在做菜的時候,秦姝注意到,掌櫃爐竈旁的案几上,放着滿滿一大罐的粗鹽。

這種粗鹽,顏色雪白,晶瑩剔透。

鹽貴米踐。

且鹽一直爲朝廷所掌握着。

販賣私鹽,是重罪。

市面上流通的鹽有兩種:一種是官鹽,公開售賣。但官鹽價格高昂,且需得去官府專門設立的鹽司購買。

便是以往的秦府,買來的鹽都用石臼砸得碎碎的。

平日裏炒菜做飯都是偏淡。

另一種是私鹽。

私鹽價格相對便宜一點。

但是要買私鹽,就得冒着被抓的風險。

即便如此,普通百姓仍然願意冒着風險,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私鹽。

至於生活更加窘迫的窮苦百姓,便只能自己淘制硝鹽。

像這家店,滿滿一大罐的粗鹽,就直接擺在竈臺上。

這就不是顯擺,而是豪橫了。

秦姝將目光從鹽罐上收回,招呼店裏的顧客,“來,今日,小女子請客。大家也都嚐嚐。”

開始還有人不敢吃,紅的黃的綠的顏色,看着挺鮮豔,就是不知有沒有毒。

秦姝率先吃了起來。

別的顧客見狀,也都小心翼翼嚐了嚐。

一嘗之下,讚歎聲一片,“果然好吃!”

“清香撲鼻,微酸帶甜,還有芫荽的香味,一點都不膩!”

“好吃好吃!掌櫃的,這個果子,叫什麼來着?可有種子?我要帶回去種幾棵。”

“是啊是啊,這位姑娘方才不是說,這個果子也可以直接生吃嗎?”

秦姝立刻解釋道:“這種果子,只有熟透了,全果變紅才可以吃。未曾成熟的時候的確會有輕微毒性。”

“酸酸甜甜,非常好吃。”

一個留須的中年男子走到秦姝身邊,笑着問道:“這位小友,似乎對這果子很是熟悉?”

秦姝轉頭打量着他:男子生得很是白淨,與這北關粗獷的風格截然不同。

他雖穿着粗麻裋褐,卻是一身優雅氣度。

更像是飽讀詩書的書生。

秦姝輕輕笑了,“因爲這個,是我曾經試種過的,數種菜蔬中的一種。”

男子聲音低沉和緩、如沐春風,“我家主公,曾從晉地無意中得到此類果子的種子,卻一直對種植一事不得要領。”

“小友若是得閒,能否請小友移步,咱們茶樓一敘?”

秦姝剛要站起來,那人連忙說道:“不急,小友先用飯。”

他朝秦姝拱手一禮道:“在下先去一品茶樓文竹雅室等小友。”

秦姝點頭應允。

男子剛走沒一會兒,門外又出現一人,探頭探腦朝店內看了半天。

目光在秦姝和阜瑥兩人身上打了個轉,又裝作無事人一般慢悠悠離開。

秦姝和阜瑥兩人吃完面,隨手將一角碎銀子留在桌上,起身離開。

兩人在前面走,阜瑥突然側身看了一眼,拉着秦姝的手走到一家賣珠簪的小攤前。
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
他拿起一支鑲嵌着細碎珠子的珠簪,在秦姝髮髻上比劃一番,不動聲色摳下一顆珠子。

垂下手,指尖微動。

珠子無聲無息飛了出去。

只聽“哎喲”一聲,身後一丈遠,一個身穿皁衣的男子暈倒在街面上,砸翻了一個賣胭脂的小攤。

周圍的人呼啦一下圍了上去。

藉着這股騷亂,阜瑥一把攬住秦姝的腰,疾行幾步,閃進街邊的一品茶樓。

不等店小二上前詢問,阜瑥已經冷聲說道:“文竹雅室。”

那店小二一聽,連忙躬着身子往後一退,伸手示意,“客官請跟小的來。”

兩人剛進了雅室,茶樓外面的街面上,一個皁衣男子疾步跑過,伸長了脖子四處張望。

又返回茶樓,站在門口往裏看了半天無果,方悻悻離去。

文竹雅室裏,只有儒雅男子一人在坐。

男子見兩人入內,連忙站了起來,朝秦姝揖首一禮,“隨州刺史府長史賀之問參見秦節鎮。”

秦姝連忙擡擡手,“賀長史免禮。”

她疑道:“長史之前說?”

賀之問笑笑,伸手示意兩人就坐,併爲兩人斟上一盞茶。

之後才笑道:“其實下官是奉我家主公之命前來,跟節鎮見面一敘。”

“節鎮放心,下官不日前剛到隨州,這裏的人認識下官的並不多。”

秦姝微微點頭。

賀之問也不賣關子,直接問道:“節鎮可曾看到湯面館店家那一罐鹽?”

秦姝輕聲應是。

賀之問輕輕捻着鬍鬚,道:“臨北道盛產兩樣東西:一樣是鹽,一樣是鐵礦。”

“臨北道八府六十七縣,就有六處鹽井、兩處鹽池,和三座鐵礦山。可以說,整個大周朝,八成的鹽都來自臨北道。”

秦姝已經震驚到無以復加。

因爲在她的認知裏,或者說在整個大周朝所有人的認知裏,大周百姓所用的鹽,絕大多數是來自河東道的海鹽。

照理說,海鹽應該會有一股很重的雜味。

而河東道的“海鹽”,色澤潔白、幾乎沒有雜質。

也無甚雜味。

如果那些所謂的“海鹽”,是從臨北道走私出去的礦鹽和湖鹽,就說得通了。

若是賀之問所說屬實,那就不只是臨北道的官場出了問題。

就連河東道,也一樣牽扯其中。

所以,那枚小印章,應該是整條私鹽販賣線上非常重要的印信。

那些繁複的花紋,就像秦姝以前製作的貴客卡,是一種防盜防僞標誌。

只有那些細微的紋路對得上,這條私鹽的路子才走得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