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個月後,劉老太收到了她的包裹與信。
羅老太與兩個鄰居老太帶着孩子圍着她坐在院子裏,一臉羨慕地看着劉老太手中的信。
“這又是小嵐寄過來的包裹和信吧?難爲這孩子了。”
“可不是,上回寄了一大箱,才一兩個月,現在又一大箱。說實話,親孫女也沒這般孝順。”
“可不是,街尾那一家孫女下鄉,還寫信讓家裏寄錢,說買糧食還不夠呢!哪像小嵐這般孝順,見天給家裏寄東西。”
幾個人紛紛說着,劉老太聞言只是笑笑,沒有作聲。
半晌,她才長長地嘆了一口氣:“大隊要秋收了,接下來可有得累了?”
“秋收了?那可是真的受累。”
羅老太點了點頭,身邊一名老太太卻說道:“她那個地方可是魚米之鄉,秋收應該能分不少糧食吧?”
“打開讓我們也瞧瞧,寄了什麼好東西?”
衆人紛紛說着,劉老太卻一臉淡定地說道:“還有什麼,知道她娘快生了,在大隊裏買了二十多斤芝麻,磨了十斤香油寄回來。”
“什麼?石磨香油?小嵐還會這個?”
衆人紛紛圍上了箱子,又不禁讚歎道:“小嵐也是有心思,這種藤條編的筐子也是大隊請人編的吧?編的挺結實,每回都寄一個,可以寄東西家裏還可以再用。”
劉老太給一羣人連番奉承,刻板的臉上也多了幾分笑意。
說實話,收雲嵐當幹孫女的時候,她完全沒想過雲嵐三五不時寄東西過來。
就想着,自己手上還有一點閒錢,還有一個小房子,以後可以留給她。
雲嵐離開幾個月,一連寄了四五回東西,倒是她得了便宜。
她一邊開箱,一邊嘆着氣道:“回回叫她省一點,不用寄什麼東西回來,就是不聽。”
“她院子有個女知青會磨芝麻做香油,大隊裏把去年的舊糧放出便宜賣,她也跟着買芝麻磨香油,真拿她沒辦法?”
上回寄了幾斤蜂蜜與乾貨,劉老太還沒吃完呢。
這回又來了芝麻醬與香油。都是好東西,劉老太這大半年吃的好東西,比過去幾年用的還多。
“真的?她那邊是魚米之鄉,糧食肯定充足吧?劉大妹子,幫忙問一回,我給她寄點錢,讓她幫忙買點糧食……”
劉老太沒有作聲,而是用剪子把捆綁箱子的繩子剪斷,把箱蓋打了開來。
衆人驚喜地湊了上去,連聲叫道:“這麼多?你這孫女收得值。”
“說什麼呢,這裏有一半多要給她孃的,她娘肚子都六個月了,過不了多久了。”
箱子中間是兩個裝油的罐子,先把罐子提出來,馬上有老太打開蓋子輕嗅了一下。
“好香,果然是純正石磨香油。”
劉老太嗤笑一聲:“她們自己買芝麻親手磨的,能不純嗎?”
“這油好得很,有錢也買不到!”
“劉姐呀,給我勻一斤行不,按黑市的價給你。”
“我也想要一斤。”
“我也來一點……”
劉老太微微皺皺眉頭:“她孃的五斤不能動,我這裏至多可以讓兩斤,再多就不行了,我自己也沒油吃。”
衆人聞言只得作罷,三四個老太太私下商量了起來。
除了兩個油罐子,還有兩個小罈子,聽說是醃的小黃瓜與話梅。
羅老太便點了點頭:“這是給她娘寄的吧,聽說小英就吃這個最開胃,難得小嵐這般費心。”
“可不是。”
餘下的卻是四只風乾的臘鳥,只有拳頭般大小,劉老太全劃到了劉小英任元勳一邊。
羅老太相勸着,劉老太卻搖了搖頭:“一把年紀,牙口也不好了,留給他們吃吧,他們正是要吃肉的時候。”
“這個是芝麻醬吧?這個東西好,當醮醬吃或拌面都不錯。”
一位老婆子取出了兩瓶小罈子裝的芝麻醬,開蓋聞了聞,不禁一臉羨慕之色。
馬上有人想用票和錢跟劉老太換一點,劉老太掂了掂,兩斤左右,直接拒絕了。
最後卻是零散的乾貨,塞到各個罐子罈子中間當緩衝的,當把所有的罈子罐子掏出來,乾貨足足有一籃子。
抓了抓這曬得乾巴巴的山貨,除了木耳銀耳黃花菜菌菇紅棗外,還有一碗左右的桃膠。
羅老太連連點頭:“天天下田幹活,還有心思撿這麼多幹貨,這孫女當真把你當親祖母孝順了。”
“呸,我才不像她親祖母那樣。”
一聽說像雲老太,劉老太馬上一臉慍色,羅老太失言,不禁連連道歉。
“沒說你像她,我只是說,你更像親的,那個是假的。”
又有老太好奇地抓了兩顆桃膠:“這什麼東西,也是能吃的嗎?”
劉老太看了看信,半晌才道:“這叫桃膠,是從桃樹上割口子流出來的,阿嵐說和着紅棗銀耳一起燉,叫什麼植物燕窩。”
“燕窩,這可是好東西。”
“桃樹上流出來的膠呀?那個能吃嗎?”
衆人好奇地問着,劉老太把雲嵐的信給她們看了看,紛紛點頭。
劉老太把大半的乾貨都撥到了劉小英的一堆,連着紅棗銀耳燕窩也全給她了。
自己只留下一罐香油,一小罐芝麻醬和一大碗乾貨,給任無勳與劉小英的東西,至少去了三分之二。
不過,羅老太也知道她這性子,不是一個愛佔便宜的人,便點頭含笑道:“正好,她娘肚子也大了,是該多弄點好東西吃。”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旁邊的孫老太道:“劉姐,你孫女那糧食多,能不能讓她給我捎點?我給你二十塊給她寄去,讓她捎點糧食給我?”
“我也想讓她捎點,你們不知道,廠裏發的糧票根本不夠,家裏幾張口能吃得很。”
劉老太猶豫了一下:“從郵局寄糧食,這郵費多貴呀?”
“不用走郵局,我兒子認識一個開貨車的,經常跑蘇南那邊,你給她寫個信說說,準備好糧食,下回那司機過去給捎一點?”
孫老太急急地說道,她丈夫與兒子都是大廚,認識的採購多,門路當然也多一點。
其他人聞言更是高興,劉老太聽說有人捎貨,想想便道:“那我得問問,她那邊能買多少糧食,如果買不到,那可不行。”
任元勳下班後過來,看到劉老太給他們留了這麼多,推卻了一番,最後還是收下了。
他們夫妻肯定比劉老太能吃,再加上劉小英現在肚子大了,也是最需要營養的時候。
雲嵐寄來的東西,都是真正的好貨,在城裏也不好買。
今年雲嵐下了鄉,他們在家裏也算是山貨臘味不斷。
這一回,連芝麻醬與芝麻油都出來了,任元勳不禁懷疑,鄉下大隊物資這般豐富嗎?
帶了東西回去後,又按雲嵐所教的,給劉小英燉了一回銀耳桃膠紅棗糖水,別說劉小英,連任元勳也覺這東西當真不錯。
至於芝麻醬與香油,更是精品。
兩天後,他帶着劉小英寫好的信,帶上一百塊,順便問問劉老太有沒回信,一起寄了。
聽說他打算寄錢,劉老太板着臉說道:“這錢,你們就別寄了,小英肚子大了,正是需要錢的時候,我退休金還有一點,我寄就好。”
“那怎麼行?你一把年紀,用一分少一分,怎麼能讓你寄錢?”
任元勳連連推辭,羅老太與劉老太紛紛相勸。
最後,任元勳把一百削減到五十,加上劉老太的七十塊,給雲嵐寄去。
除此之外,羅老太,孫老太,還有另外兩位鄰居,也湊了四十塊給劉老太一起寄,卻是讓雲嵐在秋收後分糧的時候,幫忙買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