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5章 夏日宴

A+ A- 關燈 聽書

從皇宮離開時,周宸除了給廖華裳一塊可以隨時進宮的腰牌,還賞了她一些別國進獻的精巧小把件。

然後命人送她至宮門外。

此後半月,周宸又連續幾次召廖華裳入宮覲見。

周宸想將北關兩處鹽場交給廖華裳管理,被廖華裳以不擅打理婉言拒絕。

糧、鹽、布、鐵、畜,是決定一個國家生死與富強的關鍵。

尤其是糧、鹽、鐵。

廖家已經有了糧路,其他的不宜貪多。

鋒芒太露,必遭人妒。

聖恩越隆,越要低調行事。

廖魁行事做人再低調,作爲朝廷新貴,每日來廖家拜訪的人仍是絡繹不絕。

爲廖東江說媒的媒婆,更是將廖家的門檻踩低了三分。

溫氏在與廖魁反覆商議比較之下,最後爲廖東江選定了淮安侯府的嫡次女。

淮安侯齊雍,一向爲人低調、處事圓滑,平日不顯山不露水。

是此次奪嫡大戰中,留在京城,卻沒有被周宸清算的勳貴之一。

其夫人文氏,出身世家大族。其堂兄現任甘州知府,舅家表兄就是北關四省總督姚繼安。

淮安侯家中有四子三女。

四個兒子一從文、一從武,其餘的兩個兒子不過才八九歲的年紀。

長女嫁給了吏部侍郎的嫡長子。

嫡次女今年十七歲。

因兩年前齊雍母親過世,齊二小姐的婚事才被耽誤下來。

文夫人又不願意將就,便一直留到了現在。

照理,像齊二小姐這樣的身份,是絕對不可能給別人做繼室,尤其進門就是八九歲孩童的繼母。
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
哪怕廖家再得盛寵。

但是,有廖華裳就不一樣了。

如長公主所想,廖華裳與太子,是相互成就。有廖華裳在,至少能保廖家三代昌榮。

廖家嫡長孫又是太子的陪讀、一起長大的表兄弟。

再加上廖東江潔身自好、其母溫氏的明理豁達的名聲。

尤其是,其子廖存胥,一直養在廖華裳身邊。

以後廖存胥的親事和家業,廖華裳肯定不會坐視不管。

這樁婚事,無論怎麼看,都算得上是上上之選。

兩家主母互相相看了各自的兒女,都非常滿意。

長公主定於六月十日,在公主府設夏日宴,給各大世家都下了帖子。

兩人商議了一下,藉着此次夏日宴,再讓兩個孩子彼此相看相看。

正好家裏還有兩個未出嫁的小姑娘,年紀也都老大不小,溫氏便將廖瓔珞和廖雲依也一起帶了去。

擔心照顧不過來,溫氏便讓廖華裳也跟着。

長公主府每年都會舉辦夏日宴,邀請京城各大世家的夫人公子小姐來遊園賞花。

算是變相的“相親”盛會。

六月十日一大早,廖華裳就乘坐馬車,跟着母親,帶着小妹,在兄長陪同下出了府。

她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放鬆過了。

等他們趕到的時候,公主府後花園外的官街上,已經停滿了馬車。

廖家的馬車一停下,立刻有管事模樣的人一路小跑着過來,趕在車伕之前,將下馬凳放好,微躬着身子笑着招呼,“廖夫人,靖國夫人,諸位公子小姐,小人給諸位請安了。”

廖華裳先扶着雲兒的手下了馬車,又回身扶了母親下來。

琳琅和雲依也由各自的丫頭扶下馬車。

廖東江下了馬,長身玉立朝僕從微微拱手,將馬繮遞給對方,“有勞。”

“廖公子客氣。諸位裏面請。”

說話的工夫,又有馬車在院門外不遠處停下。

那僕從翹首看了看,朝旁邊侍立的一個小童招了招手。小童會意,連忙迎了上去。

公主府花園裏,比滿園的名貴花草更爭奇鬥豔的,是各世家的小姐們。

各家夫人們都在荷塘旁邊的水榭上聽戲,小姐們則散在花園裏,三五成羣,嬉戲說笑。

刑部凌侍郎夫人與廖華裳相熟,老遠看到廖華裳,就與旁邊的夫人告了罪,帶着女兒迎了上來,“廖夫人,靖國夫人,早聽說兩位今日也會來,妾身可是早早就盼着了。”

之前凌夫人已經去廖府拜會過,溫氏與她也算是認識,彼此寒喧幾句,溫氏就將目光轉向了凌夫人身邊的兩個少女,“這兩位,想必就是令愛了。”

凌夫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,“是啊,往日總將她們約束在府裏,也是悶得慌。”

“今日正好藉着這個機會,讓她們出來走動走動,透透氣。”

說着看向琳琅和雲依,“年輕的女孩子們都在前面的亭子裏呢,跟在咱們身邊,沒得束手束腳不自在。不如讓婷兒敏兒帶着三小姐和四小姐去那邊玩,咱們坐下來好好說說話?”

兩姐妹以前住在鶴州,對京城的小姐們不熟悉。

這次又是才從威州回到京城,在這樣的場合,難免尷尬。

凌夫人這個提議,正好說到了溫氏的心坎上。

有兩位淩小姐陪着,琳琅和雲依才自在些。

也能借着這個機會,多認識幾個閨秀。

等幾個孩子走遠,凌夫人才引着溫氏和廖華裳,走到一處廊亭下的石桌旁坐定。

幾人說話的工夫,淮安侯夫人也到了。

凌夫人也早聽說了兩家要結親的事,便拉着廖華裳的手,笑道:“她們兩姐妹說話,不如妾身陪夫人去那邊走走?”

廖華裳笑着站起身,與母親和文夫人告了辭,跟在凌夫人身後,朝另一邊的花園小徑走去。

凌夫人一邊走,一邊將近幾年京城世家的變化,跟廖華裳大略說了一遍,末了試探着問道:“妾身聽聞,夫人想在郊外買幾座莊子?”

廖華裳笑道:“是啊,只是這一片的莊子都有主,還沒有打聽到合適的。”

自北關開始全面種植玉米、土豆和甘薯之後,大梁的多數州府縣村,都已經開始種植。

而且已經端上了老百姓的飯桌。

成爲了繼麥面、粟和稻穀之外,百姓最重要的口糧。

在京城的酒樓飯館,也出現了辣味鍋底料,還有許多以辣味爲主的新鮮菜式。

老百姓以其驚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,很快就研究出了花樣繁多的食用方法。

有些甚至在廖華裳的空間面板裏都沒有出現過。

前些時日,廖華裳將奶牛養殖計劃跟皇上提過一次。

既然要大規模推廣養殖奶牛和肉牛,就涉及到肉牛的屠宰。

而大梁律法裏面,耕牛是重要的農具,禁止屠宰和食用。

想要打破陳規,任重而道遠。

凌夫人笑道:“說來也巧。前兩日,妾身與……”

“啊,廖四小姐落水了!”

一陣嘈雜的叫喊聲突然從不遠處水榭上傳來,打斷了凌夫人的話。

廖華裳大吃一驚,迅速朝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