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 未知

發佈時間: 2025-03-29 18:30:19
A+ A- 關燈 聽書

“姑娘,這雨剛過,再往前走,馬車就該陷進去了。”靈脩從馬車裏鑽出來,查看了一下路面的情況。

管沅沉銀了片刻,就踩着木屐下了馬車,又轉頭吩咐:“把東西都拿下來,我們徒步進去。”

管沅和靈脩相互攙扶着,走在坑窪積水的田壟上。

兩邊的稻田都被水泡了,橫七豎八不成樣子。

只有田邊的野花還有一點生命力。

走到臨時搭建的茅草屋下,管沅讓底下人把食物用具分發下去,心裏嘆息着:今年的收成只怕是沒有指望了,還不知道村民要怎麼過冬……

“老伯,你把草蓆墊在這裏,仔細等下腿疼。”有些熟悉的男子的聲音傳入管沅耳中。

管沅轉頭,又看見了那個人。

昨天,這個人一手鬼畫符寫了一張方子,她費了半天勁才認出來都是什麼藥。

她不懂醫,只知道這方子太複雜了,現在這個條件,根本找不到這些藥材。

這個人年紀這麼輕,一看就是剛剛讀了幾本書,就跑出來瞎折騰的,哪裏真的治過多少病人?

“靈均。”管沅轉頭,低聲對靈均吩咐,“你叫幾個人去查一查那個人什麼來歷。我看着不像廬陵府的人。”

靈均點了點頭,就通知了下去。

管沅又吩咐靈脩:“你派人看着那個人一點,鬧笑話事小,別讓他害了那些百姓。”

靈脩掩着脣答應了,又覺得好笑:“那位公子年紀雖輕,可是百姓都願意聽他的,證明這公子還是有兩下子的嘛!”

“你知道什麼。”管沅瞥了靈脩一眼,“假如是個舌燦蓮花的。黑的都能說成白的,平民百姓哪裏分辨得出來?”

靈脩一想也是,就不多說什麼了。

盛陽幫一個小夥子看完腳上的傷,就站起身望向那抹天水色裙裾。

她正站在草棚外。跟着一個大媽修理紡紗的輪軸。

“這根紗線把輪軸纏住了,”管沅耐心地跟大媽解釋,“只能把這個地方剪斷。”

“哎喲我老眼昏花,也看不清這些哩,管姑娘你幫我弄好就成。”大媽對管沅很是信任。

管沅拿了剪子來,清淺一笑:“好,那我弄好了再給您看。”

“楊家真是菩薩心腸,如果不是你們挨家挨戶地幫忙,還不知道我們要遭災到什麼時候!”大媽感慨。

“大媽您客氣了。”管沅頓了頓,然後轉動了一下紡紗輪軸,“已經可以轉了。”

大媽笑容親切:“還是管姑娘心靈手巧。太謝謝了!”

盛陽的雙眸多了幾分犀利,目光一直跟着管沅到了河邊。

負責打探盛陽身份的人已經回來了:“表姑娘,廬陵府的確沒有這個人,是外地來的。”

“那你可曾查到是什麼身份?”管沅又問。

“這次水患嚴重,官府的人還在整理文書,所以不曾知道。”

管沅點點頭:“那就罷了。總之不要出什麼事就行。”

正說着話,河邊的泥坡突然下陷——

管沅一驚。連忙拉着靈均往後退。

可是那邊楊家的幾個家丁都恰好站在塌陷處,眼看着就要掉進河裏!

河裏的水此時比平日深了很多,而且河水渾濁不堪。

管沅連忙喊人來救。

楊家的家丁全都要蜂擁上前,卻被盛陽喝止:“你們不想全部掉下去,就別動!”

管沅驚訝地回頭看了一眼盛陽,突然明白了盛陽的用意:“別動,全都後退,兩個人上前就行!河邊的土地本就被水泡軟了,如果我們再把重量壓上來,一定會塌得更厲害。”

盛陽有片刻的愣神:他沒想到,這個大家閨秀馬上就能明白了他的用意,這樣的道理一點就通。

隨後,盛陽走上前幫忙,勾住河邊草樹的枝幹,和那兩個楊家家丁把掉進河裏的人拉了上來。

管沅看見幾人沒事,這才鬆了一口氣,又吩咐下令,大家不要靠近河邊,並讓百姓傳開了,也告訴別的地方的村民。

見家丁一身泥水,管沅讓他們先回楊家清洗換衣裳了。

然後管沅又轉向了也沾上泥水的盛陽。

“多謝這位公子相救,如蒙不嫌,可以去敝府清理更衣。”管沅行禮道謝。

盛陽擺了擺手:“我所住客棧就在附近,不必麻煩姑娘。”

管沅點了點頭:“既然如此,就乘我們的車馬回去吧,路上也好走一些,”又叫了一個家丁來,“你送這位公子回客棧。”
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
家丁答應了,立刻就引領盛陽出村。

盛陽不好再拒絕。

客棧的天字號房間內,盛陽沐浴完畢,換了一身乾淨的白袍,坐在椅子上。

“世子爺,楊家的人送了酬勞金來。”小廝夏康回稟。

“你收了嗎?”盛陽問。

“小的怎麼敢收,”夏康一臉爲難,“可是楊家的人太直接,把銀子就教給了客棧的掌櫃。這,我們不收,掌櫃收了也不合適吧?”

“多少銀子?”盛陽繼續問。

夏康伸出一根手指。

“一兩?”盛陽猜測。

夏康苦着臉搖頭:“來的,是管姑娘身邊的那個大丫鬟,口齒伶俐,活潑得很,好像叫靈均。她的意思是。他們家姑娘說了,楊家不是草菅人命的暴發戶,那是幾條人命。給的輕薄了,那就是在輕薄自家人。所以,他們給了一千兩……”

盛陽棱角分明的脣險些抽搐,半晌才說:“看着那管姑娘是個伶俐的,怎麼如此敗家?而且這還是她外祖家,又不是定遠侯府……”

夏康搖了腦袋:“小的也是這麼想的,就偷偷問掌櫃的。結果掌櫃的說——”

“說什麼?”盛陽有幾分好奇。

“說楊家歷來就是這個樣子。廬陵府最樂善好施的,除了楊家沒有別家。從前管姑娘沒來的時候。有一次楊家的一批貨險些遭殃,一個俠士路過救了,楊家十分以禮相待,酬金也是十分豐厚。而且。楊家家業頗大,整個廬陵府,有一半都是楊家的產業。”夏康解釋着。

盛陽頓了頓:“這麼大的家業,現在是誰在打理?”

“楊家的人,大多在外遊宦,留在廬陵的很少。所以,現在管姑娘也會幫着看一些賬目。”夏康繼續說他打聽來的八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