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疑點

發佈時間: 2025-04-17 09:58:23
A+ A- 關燈 聽書

張茂略一思索,頓時驚得心裏突突直跳,結結巴巴問道:“或,或或許,只是巧合?”

“巧合?”

周昱冷笑一聲,反問道:“你覺得,會是巧合嗎?”

雖然這裏面死得人並不止周昱說得這幾個,可他們的死,都跟一個人有關。

那就是秦景元之女、秦姝。

周昱看着筆錄,邊想邊說道:“筆錄中說,盧飛眼睛被石灰粉所迷,致命傷在腹部,是一刀斃命。”

“盛黎身上有兩處傷口。一處在腹部,一處在後心。”

“經仵作檢驗,兩處傷勢都由同一把劍造成。而腹部的傷未及要害且去勢綿軟、力道不足,傷不致死。”

周昱點了點紙面,道:“所以此處,應是盧飛被石灰粉撲了臉、又重傷將死的情況下匆忙刺出。”

“而盛黎的致命傷是後心那一劍。”

周昱笑眯眯地看着張茂,問道:“你覺得,盛黎有可能會讓盧飛追上來,從他身後一劍貫心嗎?”

人之將死時,呼吸急促、步伐沉重。

如果盧飛從後面追上來,盛黎不可能聽不見。

周昱抖了抖手中筆錄,補充道:“盧飛追殺盛黎,從後院一直到前院。盛黎沒有絕對把握,不會放鬆警惕背對盧飛。”
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
“所以,當初盛黎應該確認了盧飛的死亡,才放心地轉身離開。劍從後方刺入且一劍貫胸,非強壯男子全盛時期不可爲。”

當然,勘驗現場的人認定的,這處致命傷是盧飛垂死之時的全力一擊,也不是沒道理。

但周昱更傾向於另有其人。

整個現場,除了盛黎致命傷這一處疑點,所有的一切,包括盧飛和盛黎的殺人動機,都發生的極爲合情合理。

就連他自己,當初聽到這個案子時,也是相信了這就是一次普通的個人恩怨引發的血案。

周昱輕輕扯了扯脣,道:“就憑這一點,本王敢肯定,兇殺現場,一定有第三個人在。就是這個人,從盛黎背後補了一劍。”

這叫什麼?

這就叫“螳螂捕蟬,黃雀在後。”

這第三個人,就是在等着兩人拼個兩敗俱傷的時候,出來收拾殘局的。

所以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捉間,而是一次有計劃的謀殺!

就算當初盧飛和盛黎握手言和,這個人也會製造一場捉間兇殺現場,除掉兩人。

因爲這兩個人,是秦景元謀殺案最重要的謀劃者。

周昱笑眯眯地看了看張茂,不意外地看到張茂陰惻惻的臉。

張茂恭謹地躬着身子,壓低了聲音道:“殿下既然確定是那秦氏動得手,她如今人在京城,不如……”

說着,手往脖子處狠狠一橫。

周昱輕輕搖了搖頭,“秦氏來到京城這麼久,一直隱而未發。”

“直到老三在父皇壽辰時獻上新糧,將秦氏推到父皇面前。她才找到機會,除掉了盧飛和盛黎。”

“如今父皇已經知道了秦氏的存在,又因爲秦氏的識時務,對其大爲讚賞。”

“一個已然亡故的商賈,不過是找到了幾種新糧,就被破格封侯,這在我大周自建朝以來,從未有過先例。”

“若那秦氏在這當口突然暴斃,你以爲,老三會放過這個機會,不去父皇面前,狠狠咬本王一口?”

張茂想了想,道:“那就待她離京,或者等新糧熱度過去之後再……”

周昱搖了搖頭,“秦氏剛剛進京時,姑母將她帶進長公主府,不也全須全尾將她送出府了嗎?”

“你難道沒有發現,這段時日,桑家和公主府的人都乖巧的很不正常?”

周昱冷笑,“那是因爲姑母嗅到了危險。她在動搖是因爲,當日去公主府接秦氏的人,是阜家新任家主、阜瑥。”

秦氏試種新糧,交給晉王在皇上壽辰之日的大朝上敬獻,成爲萬壽節當日,皇上收到的最得聖心的賀禮。

在別人眼裏,秦氏是晉王的人。

動了秦氏,就是在向晉王挑戰示威,晉王怎會坐視不理?

尤其還有阜瑥。

阜瑥一直住在秦氏店鋪後面的院子而不是晉王府邸,說明阜瑥願意爲晉王效力,是看在秦氏面子上。

秦氏,不是不能動,也不是動不了。

而是要好好想一想,怎麼動,才能讓晉王不敢聲張、還要讓阜瑥與晉王反目。

張茂強行壓下心裏的懼怕和恨意,小心翼翼說道:“奴婢是怕,那秦氏會對殿下不利。”

周昱冷笑一聲道:“本王倒巴不得她對本王下手。可她這麼一個詭計多端的人,會不知道謀害皇子是什麼下場?”

“若她能親自出手對付本王,還有晉王什麼事啊?”

秦氏功勞再大也是個普通百姓。

謀害皇子的罪名,她還承擔不起!

所以秦氏毫不猶豫站到了晉王那邊,支持晉王爭奪那個位置。

這就是那秦氏聰明之處:能隱忍、懂示弱,伺機而動、一擊即中!

當初要早知道秦景元還有這麼一個狡詐似狐又心狠手黑的女兒,張成在提議殺掉秦景元、藉此砍掉晉王一條臂膀時,他就該攔着。

銀子固然重要,然而因此多了這樣一個悍不畏死、追着他的手下瘋撕狂咬的對手,着實有些得不償失。

想到秦景元,周昱又想到了秦景元那個向他投誠的侄兒。

周昱問道:“那姓秦的小子還沒有找到嗎?”

張成的新歡、秦氏的堂兄,在帶着張成去抓秦姝時,被趕過來救人的秦府護衛踢下懸崖。

時至今日仍然活不見人、死不見屍。

那處山崖下,是璃春江。

若是那小子能僥倖不死……

只要他到皇上面前作證,是晉王的人殺了皇上任命的監門將軍。

到那時,寧王無論如何都要給晉王扣上一頂謀害朝廷官員、意圖謀反的帽子!

到那時,爲解決山嶺地帶糧食緊缺、盡心竭力尋找試種新糧,就變成了別有用心、藉機私儲糧草、意圖謀反的鐵證!

不管晉王如何辯解,不管父皇信不信,只要把懷疑的種子在父皇心裏種下,遲早有一天會破土而出!

沒了晉王,秦氏,又算得了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