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6章 燕王府來人

A+ A- 關燈 聽書

臘月初六很快到來。

初五那日,老天應景地下了一場雪。

初六雪停天晴,白瑩瑩的雪覆蓋在盛開的紅梅上,別有一番嬌俏風姿。

花園子裏只清除了路面的積雪,花草枝幹上銀妝素裹,晶瑩剔透,如仙如畫。

碧波亭四周掛了防風又清透的松綠色軟煙羅,亭子四角各放了一個炭盆。

亭前小湖裏,冰面的積雪被清掃乾淨。太陽一曬,冰面上隱隱有霧氣蒸騰,如夢似幻。

美不勝收。

住在威州城裏的夫人陸續進了府,像是商量好了一般,各家都帶着八九歲大小的女孩兒。

廖華裳讓府中丫頭仔細服侍着這些嬌客去了花園子。

花園子裏剎時變得奼紫嫣紅、鶯聲燕語,如春天提前到了一般。

威州知府夫人站在廖華裳身邊,望着外面靈動活潑的女兒們,笑銀銀道:“看着這些小兒女們,妾身當真才覺得自己老了。”

曾幾何時,她們也是這般無憂無慮、青春正好。

如今卻是每日一睜開眼,就要服侍公婆、相夫教子、打理庶務,還要跟府中的妾室們鬥智鬥勇。

雖然她們私底下對廖華裳這樣的大歸之婦頗有微詞,卻也羨慕她不用服侍公婆,不用教養孩子,更不用每日擔心夫君又納了哪個妾……

還有她們羨慕不來的身份地位、金銀財帛,又有養子孝敬。

身邊更有忠僕無數,日子過得自由自在、有滋有味。

廖華裳笑道:“夫人兒女雙全,兒子孝順、女兒乖巧,是福厚綿長之人。聽說令郎年僅十四歲就中了舉,女兒更是琴棋詩書畫無一不精。夫人這福氣,可是妾身羨慕都羨慕不來的。”

這話要是別人說,或會讓人覺得有嘲諷廖華裳之意。

但廖華裳自己說,那就是真心實意的誇讚了。

一番話說得知府夫人喜笑顏開,又感慨一番兒子的學業、女兒的女紅詩書畫。

別的夫人也紛紛湊趣。

一時間,花廳內笑語晏晏、熱鬧非凡。

夏蟬突然進了花廳,稟道:“回家主,燕王府派了萬總管過來。”

熱鬧的花廳內一下子安靜下來,所有人的目光都對準了廖華裳。

有幾個夫人悄悄對視一眼,又無事人般收回目光。

蜜雪言情小說 https://www.vegpulse.com/

廖華裳也覺得奇怪。

萬福?

他怎麼來了?

如今皇上登基,作爲先帝費心保護的太子人選,燕王的處境頗有些尷尬。

先帝曾留給燕王一封遺詔,皇上不可能不知情。

但皇上從未問過,登基一年,也沒有召燕王回京。

要麼是沒有把一個半大小子放在心上;

要麼,就是心生忌憚。

廖魁是皇上心腹重臣,以前又曾受先帝密旨,輔佐燕王。

若燕王無其他心思,爲了避嫌,該與廖家劃清界限才是。

可今日,在廖華裳回北關的第一次宴會上,良太妃就派了身邊最得用的太監總管過來。

從燕王城到威州,幾百里路。

良太妃,真是有心了。

廖華裳臉上笑容不變,“來者即是客。萬總管不辭辛苦、遠道而來,快快請他進來。”

夏蟬應了是退下。

知府夫人眸光微閃,捏着帕子輕輕遮住脣角:都說這靖國夫人說話行事水潑不盡,今日她才算領教一二。

一句“來者即是客”,就表明了萬總管是不請自到,與她無關。

就算再不歡迎,也不好駁對方的顏面。

“不辭辛苦、遠道而來”,是說對方的來訪,着實過於刻意和突兀。

日後便是皇上知道了此事,也不好因此懷疑廖華裳與燕王有何首尾。

最後,沒有避開任何人,直接讓下人將萬總管請進門,說明她與他們之間,坦坦蕩蕩。

事無不可對人言。

白胖胖的萬福跟在夏蟬身後,進了花廳,朝端坐上方的廖華裳行了禮,“奴婢萬福,請靖國夫人安。”

他笑得兩眼都擠成了一條縫,圓潤潤的臉上紅光滿面,“良太妃久不見夫人,心裏着實惦記得很。”

“這不,聽說國夫人要回北關,娘娘派人打聽了夫人行程,掐着點兒讓奴婢來給夫人請安問好。”

廖華裳站起身朝萬福屈了屈膝,“多謝娘娘惦記。總管這樣一說,妾身這才恍然發覺,自烏索一別,竟已四年未見娘娘。”

接着賞了座。

等萬福坐定,廖華裳關切問道:“娘娘如今身體可好?燕王殿下可好?”

四年未見,要真惦記,也不至於這麼多年半點消息也無。

再說,當年廖華裳落魄時,還救過燕王殿下的命。

有救命之恩在先,也沒見良太妃對廖華裳另眼相看過。

如今廖華裳高居一品國夫人,又奉旨赴北關開辦牧場,良太妃這情誼,可不就說來就來了?

萬福笑容一頓,又迅速綻開一個更大的笑,“勞夫人惦記,娘娘身體康健。只是故人遠離,不得相見,心裏總還是有些遺憾的。”

廖華裳雖貴爲國夫人,但良太妃是燕王生母。

一個爲臣,一個是主。

這些話,若放在舊時宮裏,就等於給廖華裳捎了口諭,讓她進宮請安。

萬福轉達了良太妃的掛念之情,委婉的向廖華裳提出邀約。

照常理來說,接下來,廖華裳應該表達一下感謝,然後再約定時間上門拜訪才對。

廖華裳偏不接萬福的話。

她輕輕嘆了口氣,“是啊。上次見娘娘,還是娘娘帶着燕王殿下親赴烏索,帶人學習甘薯種植之術。”

“娘娘和殿下愛民憐民拳拳之心,實在令人感佩。”

甘薯初次推廣,是廖華裳剛流放到烏索第二年。

那都多久之前的事了。

如今的北關,家家戶戶種植甘薯、土豆和南瓜作物。

甘薯已經成了北關百姓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。

還因此衍生了多種以甘薯爲原料的生產作坊。

廖華裳關切問道:“不知燕王城,如今收成如何?”

又將話題轉到了農桑上。

作爲司農司實際的長官,身負皇命勸課農桑,問一句燕地收成,也是職責所在。

只是,萬福是幹嘛來了?

他是奉良太妃之命,故意製造兩家關係極其密切的假象來的。

是邀請廖華裳赴王城做客的。

不是來向司農卿大人稟報燕地糧食推廣進程的!

但靖國夫人問了,他又不能不答。

萬福眼睛飛快眨了幾下,假模假樣擦了擦眼淚,“去年雖不怎麼太平,燕王城倒沒怎麼受波及,情況還算好,百姓日子也還過得去。”

“前幾日娘娘還說呢,今年這天兒冷得邪乎。一些窮苦百姓、流離失所的孤寡老弱,這樣的冷天只怕難捱,打算在城外設幾個粥棚。”

廖華裳微微點頭,“這件事,妾身倒是與娘娘不謀而合了。”